發布時間:2018.05.16 瀏覽數:20368
人工智能會不會代替醫生?南京總醫院重癥醫學中心主任李維勤在剛剛舉行的蘇州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上說:“人工智能完全代替醫生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能幫助醫生,醫生不想干的太繁瑣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給人工智能?!?/span>
麥迪科技 13 年來一直在努力為醫生們實現這個美好的愿景。
本次智博會麥迪科技攜智能分診機器人、智慧手術室、智慧重癥病區、數據展示中心等核心產品亮相,它們會像醫生一樣在各種場景內甄別并完成關鍵任務,讓醫院如虎添翼。
▼小麥智能醫生
會把脈診斷 分診護士輕松啦
小麥智能醫生可與病人對話,一番“望聞問切”互動問答之后,幫助患者測量血壓和體溫,自動采集患者生命體征,判斷患者患有的疾病并推薦就診科室,提升患者在就診前對相關疾病的認知,并可降低因就診科室錯誤而發生漏診、誤診的概率。
小麥智能醫生自診分診功能之所以能夠如此便捷、高效地為用戶在就醫前提供癥狀初步診斷和分診服務,則是依托于小麥豐富的預檢分診知識庫和客觀定量的評分。
▼智慧手術室
超級安全高效 手術過程全透明
智能手術室依據圍術期業務流程定制,從病人進入手術室到手術完成出手術室全流程信息進行系統集成,患者的基本信息、病人生命體征等信息存儲為超媒體電子病例,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護士都可以通過麻醉智能工作站獲知。
▲智慧手術室:南京總醫院重癥醫學中心李維勤主任了解“麻醉一體機”
同時,更多的影像支持、精確的手術導航和通暢的外界信息交流為整個手術提供更加準確、安全、高效的工作環境,也為手術觀摩、手術示教、遠程教學及遠程會診提供了可靠的通道,從而讓手術變得更安全、手術過程也變得更透明。
▲智慧手術室:觀眾體驗CT黑白二維圖像3D效果
值得一提的人體手術部位 CT 黑白二維圖像,在智慧手術室內,醫護人員可戴上 MR 眼鏡,全息成像 3D 實景效果,讓醫生和手術病人,更直觀、更全面的了解手術部位病癥。
▼智慧重癥病房
讓醫護人員解放雙手專注病患
在一個醫院里,ICU 因為對病人全天候、全方位的監護,曾被成為“最安全的地方”。但在 ICU,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失誤。小到打針錯了,某根管子脫落了,藥物的劑量用多了,大到把腸內營養液輸到靜脈這樣災難性的失誤,都有可能發生。
▲智慧ICU:工作人員向觀眾講解“智慧重癥病房信息系統”
麥迪科技帶來的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未來智慧 ICU 病房的場景,輔助醫生判斷患者的實時病情以及病情何時可能惡化,降低護士在床旁的工作量,真正做到提前預警、精準治療。
▲智慧ICU:觀眾了解“智慧護理工作站”
在智慧 ICU 里,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夠最大限度的輔助護士工作,通過語音交互和智能感應,系統能自行完成護理記錄及核查比對,最大限度的解放了護士的雙手,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集中在對患者的護理上。
▲智慧ICU:工作人員介紹“移動護理信息系統”
√ 臨床信息監控工作站則對患者基本信息、體征信息、醫囑信息、病程記錄、檢查報告等各類數據進行智能組合,完整展現患者病情。
√ 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幫助病人更快捷更有效的核對重癥病人信息,并給予錯誤報警提示。
√ 智慧遠程平臺通過移動端語音在線給予重癥病人治療實時指導,語音自動轉化成文字,生成電子診斷報告。
▼“哈偉醫生”
讓心血管不再成為頭號殺手
心血管“哈偉”醫生人工智能研究項目是在心血管領域“基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心血管臨床輔助決策支持整體解決方案”的簡稱,是由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麥迪科技共同發起的。
事實上,這就是一個基于心血管大數據庫的智能診斷系統。國內 1000 家醫院、300 位以上資深心血管內科醫護人員都將參與研究。
▲麥迪科技領銜發起“心血管‘HearVai醫生'人工智能研究項目”
初期, 哈偉醫生會專注在“基于深度學習的心臟影像輔助診斷軟件”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心血管疾病智能在線客服系統”等若干研究項目,聚焦于急性冠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肺栓塞等急性胸痛疾病的人工智能精準診斷模型和輔助決策機制的建立。二期研究則會以世界最新醫學發展水平同步的臨床指南系統作為臨床知識倉庫。
最終“哈偉醫生”將成為一款覆蓋中國和 WHO 現階段所認知的 95%的心腦血管疾病種類的人工智能醫生。
版權所有@2005-2020 麥迪科技 Copyright Reserved 2005-2020 Medicalsystem Co.,Ltd. 備案許可證號?�蘇ICP備17021398號